期刊封面
四级伤残、有房却住了8年车库…海宁59岁大伯靠
只要有生的希望,就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
在海宁硖石街道沙泗浜社区,小区居民家里只要出现电器破损、水管堵塞等问题,都会拨打“李师傅热线”。李师傅名叫李松元,今年59岁。以前,他的摊位摆在华联大厦附近,居民有“呼声”,李师傅便随叫随到,帮忙敲个钉子、擦个窗,李师傅坚决不收钱。
鲜为人知的是李师傅是低边家庭,被认定为四级伤残,他曾和儿子住过8年车库,有房不住,只为承担起贷款责任,他说,要靠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是小区的维修达人 居民人人都为他竖“大拇指”
沙泗浜,是海宁老硖石市中心,在这里的居民大多生活了大半辈子,近日,记者沿着沙泗浜街,拐进一个小胡同,在一个车库边,看到了一块红色的维修广告牌,周边还放置着绿色垃圾桶盖。
“这些垃圾桶配件,还能旧物利用,比如这个轮子,可以组装到其他坏的垃圾桶上,这样又能重新使用了。”李松元省了大半辈子,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勤俭节约的经验。现在,这个车库已经成为他的维修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种维修配件,胶布、电流表、自行车轮胎等一应俱全。在角落里还有一个老式电视机,李松元舍不得扔掉,他说,这是好心人送给他的。
李松元是社区里有名的“热心肠”,方圆几里,只要有居民找他维修,他就马上带上工具,上门服务。
“最早的时候,我打电话给小区,后来,但凡家里电器坏了,直接打电话给他。”小区居民鲍阿姨对李松元赞不绝口,有一双巧手,维修技艺水平高。
还有一次,已是深夜,李松元听到自己单元楼有老人叫喊,原来是刚搬来不久的一对老夫妻,插上电热水壶就跳闸了。听到叫喊声,李松元马上上楼询问情况,检查线路,查找原因,维修电路。
除了维修,只要是居民的糟心事,李松元都甘愿为居民效劳。前两年,海宁沙泗浜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外立面粉刷一新,但由于粉尘积攒过厚,小区里一些老人擦不干净,只能向李松元求助。他带上小铲子、洗洁精、抹布等“行头”,爬上窗户,把每扇窗户都擦得锃亮。
李松元说:“只要看到居民为我竖起大拇指,我心里就很开心。”
车库虽小 装进的是满满的关爱
为什么李松元会这么热心公益工作?李松元说,自己原本住在东关厢,18年前患病,全身无力,一个老虎钳都拿不起,正值壮年的他,几乎失去了劳动力,卧病在床。
那时,儿子才四岁半。儿子成为他唯一的牵挂,他振作起来,在养好身体以后,又做起维修工作,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摊位摆在华联,收费低廉,李松元有了稳定的客源。
后来,东关厢拆迁,根据政策,还需要资金购买多余面积。生活的重担又压在李松元身上,他只能贷款,自己和儿子居住在车库8年,依靠租金收入和手艺维修的收入还贷款。
虽然车库很小,只能搭一个上下铺和放一张桌子,但是,他还是觉得很欣慰。因为,他感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关怀。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经常关心他的生活,按照政策,给他申请低边家庭补助,逢年过节,都会来慰问他。
举手之劳,他就坚决不收钱,久而久之,李松元就成为社区里有名的维修达人。后来,在社区的帮扶下,他购买了一辆三轮车,这辆三轮车也成为居民的“专车”,只要社区、居民需要搬桌子、椅子等重物,三轮车就发挥了大作用,每当社区里举办文艺演出、垃圾分类宣讲等活动,需要搬桌椅的,就有李松元的“身影”。
此外,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需要严防严控,小区门口需要有人守卡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需要有人值班,他知道小区里老人多,于是,他总是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李松元告诉记者,很多热心人对他帮助很多,他想要为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维修间随时为居民打开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在李松元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他来说,儿子是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
在小区里扶老人上楼梯、背老人下楼……这些小事,他的儿子都看在眼里,也是最好的教育。李松元提及儿子,满满都是自豪感,在他眼里,儿子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伤残医学》 网址: http://www.zgscyx.cn/zonghexinwen/2021/051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