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他把西伯利亚建成世外桃园记优秀共产党员国家
建成“世外桃园33——记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伤残康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作洲。本刊特约记者孙宇李步斌本刊记者宋克杰“池底烁朱火,沙旁敲素烟,沸珠耀日月,皎镜明中天”。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游览了鄂中应城的“玉女泉”(又名“汤池”)后,欣然留下的诗句。玉女泉,相传昔为玉女炼丹处,地热温泉水由泉眼中喷出,汹涌翻滚,雾笼云蒸。据说,此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可“医治百病”。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李白还不知道距他赋诗咏赞的“玉女泉”仅20公里的京山县城旁的流水河边,庙山脚下一处名日“汤堰”(即本文提到的“西伯利亚”)的地方,也有一个能“医冶百病”的温泉。汤堰与玉女泉虽近在咫尺,但因当时没被人们开发利用,而使之默默无闻;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后,汤堰虽被人们开发,但由于开发的力度不够,使之仍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在从1991年至今短短的13年里,在庙山下、漶水畔、汤堰边却奇迹般的耸起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医疗设施先进、技术水平精湛、服务质量良好,集康复保健、疗休养、托老、会议培训和休闲度假於一体的“世外桃园”——国家电网公司伤残康复中心,使人们无不称奇叫绝,叹为观止。如今,当温泉给人们缓缓的输充微量元素的时候,也向人们娓娓传诵国家电网公司伤残康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作洲将昔日的“西伯利亚”建成今日的“世外桃园”的感人事j查——临危受命直面“西伯利亚”国家电网公司伤残康复中心原名为葛洲坝京山温泉疗养院,占地18万平方米,拥有200余张床位。1991年,市场经济大潮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但却没能唤醒这片神奇而贫穷的土地。当时,院区环境杂草丛生,窗破瓦裂;职工队伍盼离思散,怨声载道;经济状况是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甚至穷得连扫把和路灯都买不起。鉴于此,人们形象地称这里是“三个乱糟糟”(即职工时常打架斗殴治安乱糟糟、公共财物时常遭盗窃管理乱糟糟、家属院邻里时常发生纠纷风气乱糟糟)、“四个分不清”(即道路杂草分不清、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分不清、上班下班分不清、职工农民分不清)、“五个无人管”8《当代经济》2cHD5年第2期万 方数据(剐Ⅱ乞饭尢人雷、喝水尢人皙、卫生尢人霄、住宿尢人雷、生瘸无人管)、“汤堰第六生产队”(即对那些在院区内“自留地”里种蔬菜的职工的戏称)。由于院区荒凉破败,濒临倒闭,干部职工把这里视为“充军流放”的“西伯利亚”,当时院长一职葛洲坝集团派谁谁都不来;上级主管领导把这里视为“沉重包袱”,为疗养院的问题伤透脑筋。正是在此危难之际的1991年6月,在葛洲坝集团卫生处工作的林作洲无条件的接受了组织的挑选,受命后他借债两万元来到疗养院担起了第八任院长的重任。疗养院贫穷落后的状况林作洲虽早有所闻,但实地亲眼所见更是穷得可怕:在一间破烂不堪的房间里,摇摇晃晃的文件柜仅剩半扇门,油漆脱落的办公桌桌面还破了一个大洞,这就是院长办公室的全部家当。说心里话,乍一面对如此凄凉景象,林作洲在思想上还真的曾有过一丝动摇。但是,全院职工群众热切期待的眼光,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激励他很快又振作起来。经过深入的调查、座谈、考察,林作洲发现这里并不是寸草不生、兔子不拉屎的“西伯利亚”,而是蕴藏着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的“金山宝库”。这里的地下热温泉水长年高达60。C2兰右,经有关专家鉴定,水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水浴后,对风湿、内风湿、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疼痛、各种皮肤病、高血压、手术后康复和中风后遗症、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消化道疾病等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医疗作用,在全国都是不可多见的天然温泉康复疗养圣地。这里距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也只有140公里的路程,离三峡水利枢纽和张家界、武当山风景区也相距不远,而且紧靠世界文化遗产钟祥的明显陵及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的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是疗养院可成为与旅游、度假配套的良好基地。更重要的是透过院区星罗棋布的职工种蔬菜的“自留地”,可听到50多名医护人员和管服人员不甘长期“不务正业”的有力申诉,可看到盼离思散的职工期冀摆脱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这是发展康复事业坚实的群众基础。林作洲在院内大小会议上向全院职工坦言:“疗养院有如此珍贵的温泉资源,有如此优良的旅游资源,有如此雄厚的人力资源,为何还如此贫穷落后呢?我认为,穷就穷在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不强,穷就穷在院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归根结底穷就穷在院主要领导改革观念不强”。他向全院职工发誓:他有决心、有信心同全院职工一道,解放思想,冲破禁锢,jTZ<-_-大资源,广开致富门路,挖掉贫穷根,振兴疗养院,让单位和职工走上致富的幸福路。这一席话,虽没有豪言壮语,但却铿锵有力,将全院职工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这样,林作洲带领全院职工走上了既布满荆棘又充满希望的整治“西伯利亚”、打造“世外桃园,,的创业之路。顽强拼搏整治“西伯利亚,,在疗养院办公室提供的一盘录像带上有这么一组镜头:林作洲挥汗如雨带领全院职工在铲除院区杂草,清除院区垃圾……。你别以为这是林作洲在沽名钓誉的做“秀”,这是葛洲坝集团有线电视台来疗养院采访时抓拍的镜头。实际上,为整治疗养院贫穷落后的状况,林作洲几乎经常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可以说,哪里的活最脏,哪里就有林作洲奋战的身影;哪里的活最累,哪里就有林作洲拼搏的汗水。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奋发努力,院区环境、职工队伍和内部管理三个重点薄弱环节的治理整顿加快了步伐:院区脏、乱、差的环境逐步改观,职工队伍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逐步提高,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就连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也逐步走上了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的和谐轨道。为了整治疗养院贫穷落后状况,林作洲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自1991年就任以来,家在宜昌的林作洲为了疗养院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常常“屡过家门而不入”,而且连每年的春节都没有好好的与家人过过一次,其他节假日更是战斗在工作的最前沿。凭这股精神,疗养院管委会工作重新启动,院长办公会议、科室负责人会议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并破天荒地坚持了每年院职工大会制度;凭这股精神,重新制定的以医疗、康复、保健和疗休养为主体,实行严格的“两优四好”(即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确保康复疗养人员吃好、住好、娱乐好、康复好)的优质服务工作目标逐步实施。林作洲的这种拼搏精神在打造“环境工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为了实现在“美”字上做文章,在“绿”字上出新意,建优美、舒适院区环境的奋斗目标,林作洲既要四处奔波,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又要亲临现场,督促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由于过度劳累,多次病倒卧床不起。有时打完吊针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又急忙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不忘记吃药,他常常把药放在上衣口袋里,往往是无意中摸到了药,才记起将药吞下去。在他精心筹划和忘我工作之下,1998年将电力部领导批给的购车款85万元建起建院以来的第一座康复楼——1号楼;接着,康复2号楼于2002年峻工并接待了第9批伤残职业病疗休养人员;康复3、4号楼在电力体改中峻工;新建的伤残职工病房和文化娱乐中心及改建的《当代经济》2005年第2期9万 方数据往一处想,劲往~处使,有力地促进了疗养院的建设和发展。奋力开拓改变“西伯利亚”林作洲调任疗养院院长不久,就赶上全国掀起的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浪潮。“山雨欲来风满楼”,林作洲敏锐地觉察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激烈地市场竞争将是不可避免的;他清醒地意识到,疗养院贫穷落后的面貌,唯有市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于是,他在对疗养院进行治理整顿的时候,就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及机制的发动和构建工作,带领全院职工在市场竞争中学习研究市场、争闯市场、拓展市场和驾驭市场的本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葛洲坝集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断然于1998年对疗养院实行了“断奶”,将疗养院推向市场。同时,国家电力公司也处于体制改革阶段,使康复疗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疗养院的经营处境更加艰难。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作洲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了加大改革力度的决策。他瞄准市场这一重点,将经营战略调整为医技围绕服务转、服务围绕经营转、经营围绕市场转。经营结构由过去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增加医疗含量、保健含量、休闲含量,以多样化服务项目和服务精品决胜市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林作洲将全院职工兵分两路,发起了新~轮的市场攻坚战。一路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内加大经营管理力度。林作洲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地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其中两名女副院长和两名女部长的年龄都在25岁左右,建起了一个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院领导班子;林作洲发动群众制定了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奋发开拓、负重增压、自强不息。明确了企业目标:建造一流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并先后建起了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蓝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娱乐室、图书馆和舞蹈队,经常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林作洲在用工制度上实施了“赛马工程”,对全院职工一律按照在岗责任公开、上岗条件公开、岗位待遇公开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在工资分配上则实行以计件工资分配为主,辅以计时工资分配的两部工资分配法。同时,加大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能及工作成果的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制度。从2004年开始,林作洲又推中式餐厅也相继投入使用;同时,近20多年遗留下来的整个院区电源系统的更新、疗区设施的更新、空调设备、通讯设备、电视接收设施的配备、花园式环境的布局及灯光球场的修建和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温泉水使用权问题等等,都先后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疗养院在房屋建筑方面,突出了康复疗养与休闲度假的特点,按照自然与人文相融、传统与现代兼顾的原则,着力塑造企业个性,并以建筑的骨骼美、布局的韵味美、绿化的自然美为烘托,塑造了院区的整体气质美;在环境布局方面,院区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康复区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色为网络、以各色花卉为点缀的绿色体系,院区内“移步易景、步随景移”,形成了“院在园中、人在花中”的园林式风格。难怪葛洲坝集团的党政主要领导来视察后,称赞疗养院“一天一个新变化、一月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飞跃”,“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林作洲在葛洲坝集团最困难的时刻,画出了最新最美的画卷”。据统计,近六年来,疗养院的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净增1700余万元。职工们深情地说:这些固定资产中的每一分~厘、每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林作洲院长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整冶疗养院贫穷落后状况,林作洲更是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孔子曰:“为政以德”,这是林作洲及其“一班人”所追求的境界。他的亲弟弟在某贸易公司工作,曾多次到疗养院推销有关产品,都被他坚决拒绝。后来,其弟弟又两次欲向疗养院借款,三次要林作洲出面担保贷款,也都被林作洲婉言拒绝。林作洲当院长10多年来,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疗养院做过一笔生意、接过一项工程、占过一次便宜。他对亲戚朋友如此,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疗养院起死回生、不断壮大,而他依然住在那间简朴而且连空调都舍不得装的宿舍里。上任10多年来,许多业务都是由他奔波联系的,按葛洲坝集团和原卫生处及院职代会讨论通过的有关政策,他每年都可以提奖10几万元;经他的手筹集的资金有时一年达二、三百万元,按葛洲坝集团的有关文件精神,他也可理直气壮地提奖几十万元,但考虑到疗养院的建设发展和职工的生存吃饭及福利经费很紧缺,他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魅力是伟大的。在林作洲精神的感召下,全院的党风、院风焕然一新。全院职I,tl,70《"-3代经济}2005#-g2期万 方数据群两位部长的市场攻关组,不分白天黑夜,不论酷暑严寒,跑武汉、奔荆门、赴宜昌,不辞辛苦的联系业务,寻找市场,周边凡是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留下了她们的汗水和足迹。林作洲更是一马当先,挂帅亲征。他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关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跑市场、找援助、筹资金。每到一个单位,他都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温泉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介绍疗养、康复事业的功能和前景。有的单位,一次二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的上门做工作。就这样,他以他的精诚、睿智和毅力,攻克了一个个项目的难关,敲开了一扇扇市场的大门。“树绿凤凰栖,花香蝶自来”。有这样好的建筑,这样好的环境,这样好的温泉,这样好的医术,这样好的服务,这样好的机制,吸引八方客户纷至沓来。10多年来,疗养院接待疗休养、电网电力伤残职业病康复职工近7万人次,不仅巩固了电力系统及葛洲坝集团的伤残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康复、疗休养及托老的老客户,而且开发了武钢、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清江开发公司等一批新客源。就连中共中央委员、湖北省省长罗清泉在荆门市委书记、市长和京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疗养院后,当即拍板预定2005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并对随行的省交通厅长说:“要抓紧把城区进入院区的这段公路拓宽,把到京山的两条高速公路尽快搞好,把这里形成重要的旅游和三产业中心”。更令人鼓舞的是,在国家电力公司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经过林作洲和全院职工的艰苦努力,疗养院的管理体制胜利的实现了由葛洲坝集团向国家电网公司和华中电网公司的转移,将疗养院更名为国家电网公司伤残康复中心,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惟一的伤残康复中心和离退休人员疗休养及托老基地,使疗养院的发展从此迈上了一条宽广的康庄大道!(特约记者单位: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华中电网公司)行了“基”“特”分离方案,即经考核后,将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人员纳入“特殊服务人才”行列,工资、福利、晋升等予以优先考虑和保障。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基本合格者,则进入“基本服务”行列,待遇随着单位效益而定。考核不合格者,则予以待岗培训直至解聘;林作洲还发动群众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关规章制度,诸如《疗区管理51条》、《优质服务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规定》、《优质服务工作考评细则》、《文明用语规定》、《职业道德“十要”、“十不要”规定》,等等,并将这些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成为规范全院职工行为的准则;林作洲特别强调在“严”、“细”、“情”字上做文章。“严”即管理、服务标准严,“细”即服务工作细,“情”即服务质量要精益求精,服务态度胜亲情。如在接待服务中,坚持做到统一着装、挂牌服务。对所有客人,做到来有迎接、有欢迎标语、有欢迎大会、有欢迎舞会,走有欢送。医务人员必须每天查房3次,房间的整理、卫生的打扫必须跟踪服务。后勤部门必须每天对疗区的设备进行巡视和维护,食堂的饭菜每天都必须多样化。这一切,受到疗养康复人员的高度赞扬,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林作洲对职工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视,除了在院内经常组织岗位练兵、学术讲座、技术比武、理论考试外,还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到北戴河疗养院、桂林疗养院等单位参观、学习和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学术尖子和学科带头人。另一路是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对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林作洲在全院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了由他自己挂帅的两个市场攻关组,划定经济指标,要求攻必克,战必胜;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职工群众寻找客源的奖励政策,发起了抢攻市场的“人民战争”。郭小毛、李秋萍两位副院长分别带领陈功娥、严《当代经济)2005年第2期77万 方数据
文章来源:《中国伤残医学》 网址: http://www.zgscyx.cn/qikandaodu/2021/0523/756.html
上一篇:身残志坚赤子情深记一等伤残军退干部张清海
下一篇:没有了